序言(《芜湖文史资料1》第000篇)

  风光绮丽的芜湖,历史悠久,地灵人杰,物华天宝,贤才辈出,是座名扬遐迩、声蜚四方的古老城市。考查文字记载,芜湖建置迄今,已历两千多个春秋,古称鸠兹,后易今名。  解放后,古城旧貌焕新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市人民不断的努力,芜湖市以她崭新的社会主义城市的英姿,屹立于扬子江畔,犹如镶嵌...

古城芜湖建置沿革简述(《芜湖文史资料1》第001篇)

作者:叶孟明  一、芜湖古称鸠兹的由来  芜湖是个历史悠久的古城。最早的行政建置,据现存古代文献记载,是春秋时期吴国的鸠兹邑。《左传》襄公三年(公元前五七〇年)载:“楚子重伐吴,为简之师,克鸠兹,至于衡山。”晋杜预注云:“鸠兹,吴邑。在丹阳芜湖县东,今皋夷也。”《后汉书・郡国志》“芜湖”注:“...

芜湖米市春秋(《芜湖文史资料1》第002篇)

作者:芜湖市工商联史料小组供稿,马永欣整理  芜湖位于长江中下游,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沿江两岸,河港交错,盛产稻米及其它农产品,素称鱼米之乡。江流上溯赣、湘、鄂、川,下经苏、沪出黄浦江;皖南青弋江水系由此汇入长江,北岸由裕溪口入裕溪河,联巢湖,通舒、庐、合等地,水运极为便利,大江南北稻米和皖南...

忆芜湖钱庄业(《芜湖文史资料1》第013篇)

作者:杨邦太、朱渭滨  一、钱庄的兴起  芜湖,地处长江中下游,水陆交通方便,建有港口、码头,是大江南北粮油的集散地。历史上曾称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各地粮商云集,中外船只往来如织,每年吞吐大量的粮食、菜籽、豆类等农产品,运往国内外,堪称盛极一时。与粮食采运业有着密切联系的钱庄行业,此时也相...

芜湖手工棉织业简史(《芜湖文史资料1》第014篇)

作者:范长茂  芜湖地处长江中下游,水陆交通便利,曾是全国四大米市之一,商业兴旺,市面繁荣,是我省经济文化发达较早的城市,芜湖棉织业正是在这些优越条件下,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地逐步发展起来的。最盛时期,曾有一千多家机坊,拥有近五千张手工织机,产品销售到邻近五省的部分地区,行业之大,花色品种之多,...

芜湖铁画史略(《芜湖文史资料1》第019篇)

作者:刘伯璜  北京人民大会堂里有巨幅落地《迎客松》铁画屏,古松坚韧刚劲伸出巨臂,挺立于高路云端,而迎百代过客。这是以我省黄山玉屏峰旁千年迎客松为蓝图,由芜湖市工艺美术厂工艺师和安徽师范大学艺术系专家通力合作而成。二十多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这《迎客松》前与来自世界各国的友人留下多少珍贵的历史...

芜湖佛教史拾零(《芜湖文史资料1》第024篇)

作者:龚佛龙  (一)东晋时芜湖始建佛寺  佛教传入芜湖有悠久的历史。为便于说明,首先简述一下佛教传入中国的梗概。  释迦牟尼于公元前六世纪创立佛教于印度,其时相当于我国春秋时代,迄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后来作为一个宗教陆续传入许多国家,为亿万人民所信奉。我国云南、西藏、新疆与印度毗邻地区...

芜湖十里长街史话(《芜湖文史资料2》第09篇)

作者:市工商联组稿,许知为执笔  前言  芜湖是东南胜地、商业名城。长街昔乃芜湖精华,江左明珠。自西门口至宝塔根、店铺林立,鳞次栉比,互连“十里”。店铺五六百爿,生意兴隆、财源茂盛者绝多。其由小到大、日渐发展、历几十年乃至百年不衰之原因何在?我们对此几经探索,如实记载下来,作为当前城市经济建设...

芜湖天主教简史(《芜湖文史资料2》第016篇)

作者:张凤藻  建堂过程  江南原是我国的一个行政区的名称。明代南直隶辖江苏、安徽地区,清初改称江南行省。公元一六六七年(清康熙六年)开始划分为两个省份(江苏和安徽)。江南教区也就是沿着这个名称而来的;同时也包括这两个省份教务。在江南教务统计表上是一七七四年至一八七五年才第一次注上属太平府(府...

芜湖海关百年史略(《芜湖文史资料3》第014篇)

作者:张华、齐金辉  第一章:概说  在中江塔至弋矶山江岸线中间偏南的地段,有西式楼房三幢和钟楼一座,俯瞰长江,虎踞一方,这就是当年根据不平等条约建立的芜湖海关关署。  海关是一个国家设在口岸管理进出国境货物、人员、运输工具及有关事物的行政机关,它对外代表国家行使主权,对内代表中央政府行使权力...